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通过科举,来选拔民间的人才..

李世民说着说着,脸上便显现出一阵担忧之色。

隋朝以前,朝廷选拔任用官员的方式一般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朝政基本上被那些世家大族所把控,一般的寒门学子基本没机会进入朝廷的中枢任职。

即便是有机会能够做官的,也是一些没什么实权的职务。

为了打破这个壁垒,隋炀帝才开创了科举制度,让天下的学子用他们的文章和实力来说话。

而唐朝成立以后,从李渊开始,就一直在不断的尝试打压关陇贵族的势力。

毫不夸张的话,现在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十有八九都是出自于五姓七望这些关陇世家,世家集团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而科举制度,就目前来看似乎是改变目前现状最好,最合适的办法。

通过科举,来选拔民间的人才。

那些出身寒门的民间学子进入朝廷任职以后,皇帝便成了他们最大的靠山。

也可以借此进一步削弱那些世家大族在朝廷中的势力。

可让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么些年来,朝廷每年举行的科举考试仍旧被那些世家大族牢牢把控在手中。

参加科考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出自那些世家大族。

而真正的寒门学子却没有几人,如此一来,科举制度岂不是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莲子羹,来到李世民身旁坐下,安慰道:

“陛下,方才臣妾的兄长说过,现在的科举每年为朝廷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况且,陛下出宫怎可因为宫外的人随口说了两句科举制度的不好就轻信呢?”

“臣妾以为,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陛下可以先派人在暗中调查一番。”

“若是朝廷每年的科举考试真像那人说的那样,参加科考的学子大多都是出自世家大族,同等条件下的寒门学子却没有机会参加科举,那时再做出改变也不迟啊……”

……

长孙皇后的话如同及时雨一般在李世民的耳畔响起。

这让李世民的心里才稍稍好受了一些。

随后拉着长孙皇后的手,深情脉脉的看着长孙皇后,开口道:“观音婢,有你在朕的身边,朕感觉轻松多了啊……”

“陛下……泰儿和长乐他们还在外面呢……”

………………

当天,李世民便派了自己手下的心腹去暗中调查了一下大唐历年的科举资料,以及历年来那些科举学子们的背景。

很快,负责调查的千牛卫中郎将上官德便将一份调查报告递到了李世民跟前。

深夜,李世民借着微弱的灯光翻看着上官德调查回来的报告。

里面的内容对于李世民而言,可谓是触目惊心!

从武德朝开始,朝廷每年举行的科举考试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学子报名参加。

可经过一轮身份筛查之后,真正能够拿到考试资格的人数并不多,而那些能够拿到参加科考资格的人,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出自世家大族。

就拿武德六年举行的那次科考来说,经过乡试之后,进入尚书省组织的省试的三百六十八名考生当中,就有多达三百五十人是来出自五姓七望这些关陇贵族。

而出自寒门的学子却只有十八人。

更夸张的是,经过尚书省组织的省试过后,进入最终吏部复试的一百余人几乎全部都是出自世家大族当中!

寒门学子无一人进入!

看着手中的调查报告,李世民不禁眉心紧皱。

唐代的科举考试一般是由吏部侍郎主持,并没有所谓的皇帝主持殿试选状元的惯例。

因此,李世民每年在点状元,榜眼,探花的时候,都是从吏部送来的最优的三份试卷中择其优。

而且,如果不是秦义道提出朝廷每年举行的科举考试实际上都是被世家大族牢牢把控着的话,李世民根本不会想到问题,也从来没有让人调查过每年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些人的身份背景。

毕竟大唐初立,还有很多事情要等着他去做。

每天处理不完的政事都累的自己够呛,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关心那些事情。

可现在看来,秦义道的话却是真的啊。

自己和父亲努力了那么多年,一直想要把关陇贵族的势力打压下去,现在看来,此前所做的那些努力似乎全都白费了啊。

甚至还有一点

为您推荐